互聯網時代,大學圍牆正在逐漸弱化,無門檻地享受優質課程已經成為現實。圖/Gettyimages未來大學生有望隨時隨地收到學業課程活動的推送。
  圖/Gettyimages
  在未來大學校園裡,教師上課不再僅僅是課堂里的學生,還將有雲課堂里的虛擬學生。同樣,未來學生隨時隨地可以收到課程活動的推送,關註自己學業的進程;打開電腦就能看到授課錄像的回放。這是日前在北京工業大學召開的“信息化工作推進會”上,北工大教務處處長郭福憧憬的未來校園面貌。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智慧校園已經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系統開設大學課程
  11月初,國內某互聯網知名公司旗下在線教育平臺雲課堂宣佈引入了具有MOOC形態計算機專業課程,包括從大一到大四四個學年的全套課目。
  與以往網絡課程門類多但不系統相比,這次在線平臺的課程更註重系統性與規模性的引入大學專業課程。
  據瞭解,首批開設的22門基礎課程,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導論、Java程序設計、數據結構、算法設計與分析、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軟件工程等從大一到大四四個學年完整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授課老師包括北京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浙江大學等多所國內重點院校。每一門課程都由這些名師親自製作。
  用戶除了可以在雲課堂平臺上報名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平臺還會為用戶提供後臺管理中心,管理自己的學習進度,實現個性化和定製化的智能學習過程。雲課堂平臺上的計算機專業課程將對所有互聯網用戶免費開放。
  在雲課堂的平臺上,學生不僅在學習過程中可與老師互動,而且在課後還要按時完成作業,結課後會獲得結課證書。據瞭解,該互聯網公司計劃聯合授課教師對每一位完成學習的同學頒發證書,證書由授課教師親筆簽名。
  “慕課”入大學課程常態化
  除了校園服務,大學課程也正在積極“擁抱”網絡開放課程。
  依托東西部高校課程聯盟共享平臺,本學期北工大面向該校都柏林學院和樊恭烋學院的大一新生,首次試點開設了兩門“慕課”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數學大觀》。目前有10個班,3個課堂,共246人參加學習,學生課程考核合格將獲得相應學分。據瞭解,在教育主管部門指導下,目前包括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60多所“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都加入了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北工大也於2013年6月加入其中。
  北工大表示,下一學期,學校將在此次試點的基礎上,面向全校學生再增設4門MOOC課程,以此作為北工大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優質資源的有效補充途徑。希望通過此類課程的引入,推進課程設計、課程內容、教學模式、師生互動、課程評價等方面的教學改革與探索。
  對於互聯網課程能夠在多大程度取代大學面授課程,尚有很多不同觀點。北工大人文學院大四學生湯溥弘就認為課堂還是採取面對面的授課形式比較好。“首先,我國的基礎教育都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沒有給學生培養自學的環境,我們在大一、大二的時候還是需要有老師來指導學習,如果這時候就選用信息化教學模式,很有可能導致一些學生更加不愛學習。”
  ■ 對話
  互聯網有利課程傳播面對面有助激發思想
  ●對話人:北京建築大學計算機教學與網絡信息部副主任魏楚元
  新京報:目前各高校都在進行信息化建設,北建大的情況如何?
  魏楚元:北建大在西城和大興有兩個校區,在校學生1萬人。這兩年學校在修信息高速公路,已實現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園,學生和老師在學校的衣食住行通過這張卡就可以了。在課堂上,現在馬上要落成一個高性能互動錄播教室,老師在課堂上的授課內容可自動進行錄播,而且兩校區之間可共享視頻。
  新京報:未來大學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魏楚元:互聯網發展的趨勢目前已經是人類無法阻擋的意識潮流,傳統的大學正在逐步變得越來越沒有圍牆了。傳統的教學,一所學校老師講的課只有本校學生能聽,其他學校的學生無法享受,現在互聯網改變了原來知識層面不利於傳播的問題,比如,如果一些世界著名大學的課程能在網上共享,中國學生只要訪問網站就能共享到優秀的課程,也不用非要走出國門才能學習到世界優秀大學的課程。
  新京報:這種互聯網的發展,是否利於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
  魏楚元:互聯網高度發達之後,對人類的倫理結構有一定改變,傳統的朋友間的溝通由過去的面對面變為手機、微信溝通。這個問題有利也有弊,首先互聯網是個巨大的知識庫,也提供了比較快捷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工具,比較利於知識的傳播。另外,由於互聯網知識量大,容易豐富人們的思維。不利的一面是,人類在知識的獲取之後,對知識的生產和二次加工的能力要弱化了。
  新京報:未來北建大的授課模式是否也會改變?
  魏楚元:我個人認為,學生與老師的課堂討論不能被信息化手段所取代,不能完全依賴於這種平臺,還是要面對面交流、激發一種思維。未來遠程教育是很大的一種趨勢,但也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授課模式。
  聲 音
  我認為,教書育人採用信息化的手段沒有面對面來得實在。因為很多時候通過網絡交流的東西未必能及時說清楚。
  ——北京工業大學人文學院大四學生湯溥弘
  互聯網發展的趨勢目前已經是人類無法阻擋的意識潮流,傳統的大學正在逐步變得越來越沒有圍牆了。但我個人認為,學生與老師的課堂討論不能被信息化手段所取代。
  ——北京建築大學計算機教學與網絡信息部副主任魏楚元
  本版採寫 新京報記者 杜丁  (原標題:未來大學將成“無圍牆校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j83vjfxb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